武汉市第三医院官网首页
放射科
科室电话:027-65399880

特色技术

Features technical
首页特色技术 → 特色技术

脑动脉瘤的介入治疗

2018-05-24文章来源:

疾病简介:

脑动脉管壁局部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,脑动脉管壁逐渐变薄并异常膨出,在临床上称之为脑动脉瘤。脑动脉瘤的发生与高血压、脑动脉硬化、感染、外伤等有关,并有家族倾向。在脑血管意外中,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,位居第三。本病好发于40一60岁中老年人,青少年少见。

脑动脉瘤在发生破裂之前可以不引起任何症状,但约有半数的病人在动脉瘤发生大量出血之前有警兆症状,其中最常见的症状是由动脉瘤小量漏血所造成的突发剧烈的头痛,犹如头被棒子重击一般;其次是因动脉瘤增大压迫邻近神经组织而引起症状如眼睑下垂、一侧眼睛睁不开、复视、偏盲、视力丧失以及面部疼痛等。另外亦有因血管痉挛而出現缺血症状如头晕等。


检查方法:

(1)CT检查:CT扫描对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不高,只能确定出血范围、血肿大小及脑梗塞情况。

(2)MRI:MRI或MRA能够显示动脉瘤的全部及其与周围的关系,动脉瘤内的血栓及血流部分也能显示。其检出率明显高于CT扫描。但MRI的局限性是不能早期诊断内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。

(3)脑血管造影(DSA):颅内动脉瘤的最后诊断有赖于脑血管造影。脑血管造影能够显示动脉瘤的部位、大小、形态、数目,囊内有无血栓,动脉硬化及痉挛的范围、程度,有无颅内血肿或脑积水,动脉瘤瘤蒂宽狭以及是否适应手术夹闭或栓塞治疗等等。

(4)CT血管成形(CTA):能够直观、立体地显示动脉瘤的形态及其与周围的关系且无创伤。


治疗方法:

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,脑动脉瘤的治疗方法主要采用开颅手术夹闭,90年代后,主要采取介入治疗方案。介入栓塞动脉瘤:是微创方法,切口在大腿根部两个毫米,穿刺股动脉,用微导管沿全身相通的血管进入颅内,到达动脉瘤腔,填入特殊材料闭塞动脉瘤。损伤小,无需打开颅骨,对脑组织无牵拉损伤,几乎没有后遗症,术后3~7天即可出院。和开颅手术比较,开颅夹闭动脉瘤需要切开头皮十几厘米,掀开颅骨,扒开脑组织,用特制的动脉瘤夹夹闭动脉瘤。创伤大,并发症多,开颅手术需住院半月以上才可出院,多伴有偏瘫、失语、术后“抽疯”等症状。

介入手术的过程是这样的:医生从股动脉插管,将专用的导管放到脑动脉瘤里,再通过导管将粗细不一的弹簧圈送入脑动脉瘤所在位置,将动脉瘤的内部空间占据,让动脉血回到“主路”上。由于血管壁可自动修复,脑动脉瘤会慢慢愈合。而对于开口大或者位置特殊的动脉瘤,为避免弹簧圈脱落,还要采用支架和球囊辅助,先加固血管壁,再放置弹簧圈。脑动脉瘤栓塞后,弹簧圈在体内一般不会移位,也不会被人体吸收,比较安全。因介入治疗创伤小,恢复快,已经越来越被广大医生和患者接受。


围手术期处理:

术前检查血常规、出凝血时间测定、肝肾功能检查、心电图和X线胸片检查等,同时还应做头颅CT了解颅内整体情况,包括脑缺血及脑水肿。保持生命体征稳定,给予降颅内压及抗脑血管痉挛治疗;术中麻醉,充分肝素化;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24小时,长期口服阿司匹林抗凝,抗生素预防感染。